第2章

北方的冬天冇什麼大活計,百姓冇啥事的都是貓冬。張娟自打來了蘇家就冇出過百強村,一聽說有機會去縣裡就眼饞了,磨蘇玉山她也想進城看看去。蘇玉山疼媳婦兒,和村長請示後,就帶著老婆孩子坐上馬車上縣裡了。

按照老人家的病情抓完藥,出了縣醫院本該回家。蘇玉山尋思好不容易出來一趟,帶著她們上集市,狠心買了三根餜子,一根給娃吃,一根給媳婦,一根留給家裡的老孃,還給蘇剛買了一碗加糖的漿子。

蘇剛打從出生也冇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,稀裡嘩啦吃完了,撐得捂著小肚皮躺車上消化食兒。

張娟心疼丈夫,自己吃一口喂蘇玉山一口。一條尺把長的油條,兩口子吃得情意綿綿,頗有滋味。也就冇注意遠處傳來的火車鳴笛聲,等到發現火車已經到了跟前時,蘇玉山隻來得及抓起兒子扔到遠處,自已和媳婦兒連同馬車被呼嘯的火車給撞飛了。

村長聽說了帶著人趕到的時候,蘇玉山和張娟躺在血泊裡早冇了氣息,隻有蘇剛被馬車殘骸壓在底下哇哇大哭。

好好的一家人,就這麼散了,隻留下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帶著個十歲的娃艱難度日,而這個娃還因為受傷醫治不及時,左腿落了殘疾。

因為蘇玉山是為了給村裡辦事纔出的事故,聰明活潑的孩子成了個跛子。村長愧疚得很,如實向上級做了層層彙報,考慮蘇玉山為公犧牲家裡冇有壯勞力,鄉裡每月給撥十塊錢和十五斤落地糧的待遇,也算給他為公亡故的爸媽一個交待。

蘇家老太太是個勤快人,但也五十多歲了,下地乾活比不上年輕人,每年靠著養點家禽,磕磕絆絆也把蘇剛順利拉扯大了。

十幾年時間一晃而過,除了那條跛腿,蘇剛已經是個人高馬大的魁梧男子了,到了說親的年紀。

因為腿有殘疾,好人家的閨女都不願意給。土裡刨食的年代,冇有個好體格,日子肯定不好過。縱使蘇剛長得再好,缺乏體力也不好找媳婦。

相隔不遠的百強村有個張寡婦生病去世了,留下個十九歲的閨女叫張巧。閨女人挺好,但因為父母雙亡,被說成掃把星,克父克母克親人,冇人待見她,孤零零的一個人過日子。

這事被村長嬸子知道了,找到蘇奶奶,閨女小夥當麵一相看,居然都看對眼兒了。也冇費什麼周折,挑了個風和日麗的天氣,蘇奶奶準備兩床新被褥,把孫媳婦娶進門。

按說張巧也爭氣,進門不到半年肚子裡就有了娃。可天有不測風雲,蘇剛進山打柴,天黑透了也冇回來,張巧惦記丈夫,不顧奶奶勸阻,挺著肚子頂著風雪進山找人。天黑路滑,張巧身子重摔在山溝裡,等她被救回去時,六個多月的娃冇保住,因為受寒,大夫說以後也很難有孕了。

眼瞅著蘇剛二十五六還冇孩子,看彆人家的娃時,眼睛裡都是羨慕。張巧知道丈夫喜歡孩子,自已又不能生了,愧疚得很,偷偷哭好幾回。也和蘇剛說過,不行就離婚,讓蘇剛再找個能生的。

蘇剛雖然喜歡孩子,可也捨不得媳婦。再說不能生孩子,也不是媳婦的錯。要不是為了找他,媳婦也不至於進山,更不會冇了孩子。要說愧疚,應該是他對不住媳婦纔是。

所以,蘇剛聽張巧說這事的時候,真心的惱了,冇鼻子帶臉的把她好頓喝斥,讓她把心思放在過日子上,彆老想那些有的冇的,徒增煩惱。娃有冇有能咋地,咱倆好好地不比啥都強。

張巧雖然捱了訓,卻並不生氣,她知道這是丈夫疼愛她,不想讓她上火。把她感動得熱淚盈眶,發誓一輩子都好好對待蘇剛和奶奶。

過去的老輩人非常重視傳宗接代,不能生娃的女人幾乎都冇什麼好下場。

可蘇奶奶不。她知道張巧是因為孫子才弄的不能生了,是蘇家虧欠她。所以,每每在張巧為孩子的事情煩惱時,她都好言相勸,“巧啊,彆愁。兒女就是緣分,等緣分到了自然就有了。就是真冇有,也冇啥,咱抱一個,從小養,和親生的冇分彆。”

有了奶奶的話,張巧放心了。一心一意地過日子、養身子,等著她的兒女緣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