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

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

這是一個曆史的規律,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
在漫長的歲月裡,國家和民族經曆了無數次的分裂與統一,每一次的變革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
當一個國家或地區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時,各種矛盾和問題會逐漸積累,人民渴望統一和平穩的生活。

而當這些力量彙聚到一起時,就會產生強大的推動力,促使分裂的局麵走向合併。

這種合併往往伴隨著戰爭、談判和妥協,但最終的結果是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團結和穩定。

然而,事物總是辯證的。

一旦統一達成,隨著時間的推移,新的矛盾和問題也可能浮現出來。

權力的集中、利益的分配不均等因素可能導致內部的動盪和分歧。

於是,原本統一的整體又開始麵臨著分裂的風險。

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分合交替的故事不斷上演。

公元1543年,統治近三個個世紀的大元王朝,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,徹底分崩離析,諸侯國各自為政,聽調不聽宣。

公元1556年,經過十幾年的矛盾積累,大元王朝的威嚴蕩然無存,諸侯國間的恩怨驟然爆發!

清國公然反叛大元王朝,天下震驚!

大元皇帝震怒,但有心而無力,如今大元王朝名存實亡,實控不過都城一座!

下令諸侯國討伐逆臣,釋出討賊繳文如下:昔我大元,威震遐邇,統禦萬邦。

然清國不仁,妄興刀兵,犯我疆土,毀我廟堂。

其行逆天,其罪當誅。

今我大元天兵神將,雲集響應,誓師討清。

爾蒙元民之眾,當奮起抗清,以衛我社稷,以保我家園。

清之官吏,食我大元之祿,當速速棄暗投明,否則嚴懲不貸。

凡我大元軍士,當奮勇殺敵,一雪前恥。

有能擒獲清王者,封萬戶侯,賞萬金。

此戰關乎大元存亡,諸君當戮力同心,共抗清賊,則我大元江山可保,社稷可安。

繳文雖出,諸侯陽奉陰違,圍而不攻,甚至私下供兵供糧,催促清國趕快攻破大元都城。

公元1556年10月,元朝都城淪陷,元帝自縊於朝堂。

隨後清軍突圍而出,撤回了清國。

至此,元朝滅亡。

諸侯之間開啟了長達百年的亂戰。

諸侯之間相互攻伐,華夏大地一片烽火。

外族蠻夷虎視眈眈。

北恒,南蠻,吐蕃,倭寇整兵待發。

公元1608年華夏大地烽火連天己有五十餘年,實力弱小的諸侯被一一剿滅,隻剩下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,戰爭逐漸不再那麼激烈。

開始休養生息。

而在外族蠻夷眼裡,中原諸侯好像進入了虛弱期。

等了五十餘年,機會終於來了。

北恒舉兵十萬進攻清國。

南蠻聯合吐蕃發兵十五萬進攻楚國。

倭寇舉全國五萬大軍乘著漂泊小船進攻韓國。

公元1608年6月倭寇被韓國一月全殲,韓國損兵不過三千!

五十年內,倭寇再無犯境之力。

並昭告天下,‘倭寇彈丸小國,兵之弱,力之小,世間罕見,月餘全殲,何膽犯我大韓國境?

’大致意思就是,倭寇小地方,兵太弱,力氣太小,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兵,一個月就被我們全殲,哪裡來的膽子敢進攻我韓國?

也有另外一層意思,告訴其他諸侯,我韓國一個月便將五萬倭寇全殲,實力很強大,彆來煩我。

倭寇被韓國全殲,而清國與北恒的戰爭己經進入了白熱化。

公元1608年11月北恒逐漸不敵。

撤回了蒙木大草原。

北恒的撤軍讓清國鬆了口氣,但他們不會讓敵人輕易逃脫。

清國派出了精銳的騎兵部隊,追擊北恒軍隊,企圖在他們回到草原之前給予致命一擊。

南蠻和吐蕃與楚國激戰正酣,五五開的局勢。

楚國精銳駐防在楚魏、楚宋邊境,以防魏宋突然襲擊。

公元1609年3月楚國在千川穀大破南蠻和吐蕃。

南蠻和吐蕃率殘兵敗將撤回了各自的地盤。

楚國經此一戰,聲威大震。

周邊各國紛紛派遣使者前來道賀,並表示願與楚國建立友好關係。

楚王大悅,設宴款待各國使節。

在宴會上,楚王宣佈將減免國內百姓賦稅一年,同時加強訓練,以防蠻夷再次來襲。

各國使節皆稱讚楚王英明神武,表示願意與楚國共同維護地區和平。

然而,在這看似平靜的表麵下,卻隱藏著湧動的暗流。

魏王對楚國心生忌憚,暗中勾結宋國,企圖對楚國不利。

而宋國的鄰國韓國則靜觀其變,等待時機。

明國與清國邊境摩擦不斷。

但雙方都在剋製,如今各國牽一髮而動全身,都不敢貿然發動戰爭,需要謀局。

公元1614年楚王邀請各國國君入楚赴宴,商討七國聯盟,開疆拓土之事!

各國國君反應不一,但都冇有拒絕,但也冇有答應,含爍其詞。

如今楚國強盛,大有一統六國,再現大一統之勢!

誰也不敢確定這是不是鴻門宴!

諸君沉默許久。

公元1614年,4月明王迴應,答應入楚赴宴,商討聯盟之事。

4月下旬晉王也答應與明王一同赴宴。

5月魏王答應赴宴。

6月宋王答應赴宴。

次年1月韓王答應赴宴。

而清王依然是冇有拒絕,也冇有迴應。

公元1615年,1月,諸王動身赴宴,清王依舊冇有任何赴宴的意思。

各國國君陸續抵達楚國國都,宴會上,楚王慷慨陳詞,闡述了聯盟的好處和目標,各國國君們心動不己。

然而,清王始終冇有出現,這讓眾人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
就在大家議論紛紛之際,一名使者匆忙趕到,呈上了清王的書信。

信中表明,清國內部發生叛亂,無法脫身,因此無法參加此次宴會。

楚王看完信後,臉色微變,但很快恢複了鎮定。

他站起身來,對眾人說道:“清王未能前來,實屬遺憾。

但聯盟之事,關乎七國未來,不容耽擱。

今日,我們在此商議聯盟細則,待清王處理好國內事務,再做定奪。”

各國國君紛紛表示讚同,於是宴會繼續,眾人開始討論聯盟的具體事宜。

在討論過程中,各國國君各抒己見,時而爭論不休,時而達成共識。

場麵一度十分熱烈。

三日後商議完畢,諸王回程。

宋王回程途中在楚國境內遭遇刺殺,回到宋國 國都 冇有挺過來,昇仙!

楚王知道此事後,大驚。

隨後連忙澄清,此事非本王所為,定會查個水落石出。

各國國君們匆匆離去,此次事件讓聯盟之事暫時擱置。

回國後,他們更加警惕楚國的動向。

2月初魏國秘密出使宋國,言稱楚國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,此次宴會便是針對貴國,因魏王深知唇亡齒寒,特派使者出使宋國,商議聯合抗楚一事。

魏國不止出使了宋國,還出使了明國、韓國。

大致意思就是,楚王設鴻門宴,陷害宋王,要攻伐宋國,魏王深知唇亡齒寒,隻能同宋國與楚國開戰,以求自保。

希望明王,韓王不要搞背後偷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