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無數次,走到自己家門口,盼著媽媽回來。
無數次的失望。
對於小馨馨來說,童年最深的記憶,就是那扇緊鎖的家門。
母親再次懷孕。
父親對母親關懷備至。
如果有了矛盾,父親總是笑嗬嗬的哄著母親。
每個週六,父親便帶著簡寧秋,大包小袋,把蔬菜,水果,瘦肉運回家去。
大姑家坐落在他們回家的必經之路上。
大門開在路邊。
以前,父女倆都會進去歇會,喝杯水。
把買來的菜,給大姑留下一份。
現在,母親懷著孕,需要營養。
路過大姑家門口,他們總是悄悄的加快腳步走過去。
大姑和姑父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。
育有一子一女。
所以,生活有些緊張。
簡父是老大,總免不了偷偷地照顧妹妹。
(多年以後,大姑的女兒,和人私奔去了新疆,一夜之間大姑氣出了精神分裂症。
大姑的兒子讀了個二流本科。
畢業後,先是給人打工,積累了客戶,後來,開了家小公司,賺了錢,買了兩套房,把父母接到了城裡。
日子變好了,大姑的瘋病也好了。
老兩口悠閒的幫著照看孫女,安享晚年。
)這一趟回家,簡父特意給給簡母買了兩瓶杏子罐頭。
懷孕了,嘴饞,上個星期,簡母說起特彆想吃杏子。
可是冬天哪有新鮮杏子?
簡父隻好去買了罐頭。
懷這個孩子,簡母的營養供給非常充足。
簡寧秋的一家,也搬進了新蓋的瓦房。
簡母的心情好了起來。
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。
日子越來越好。
這是北方農村最常見的那種三間紅磚紅瓦房。
正中是堂屋,兩側是臥室。
南麵一間最大東西兩扇窗戶通透。
北邊隔成兩個小房間。
一間當臥室,一間當糧倉。
廚房建在院子裡。
因為錢不夠,他們還冇有修圍牆和院門,出入都走堂屋後門。
簡父簡母挖來野酸棗刺,將院子圍成一圈。
每過幾個月,經過風吹雨打,一批酸棗刺損壞。
簡父簡母就會新挖一批疊在上麵。
這個傳統保持了十幾年。
換句話說,他們十幾年都冇存夠錢修圍牆,又或者是存錢不易,捨不得。
1987年的春天。
一個週日下午,簡父帶著簡母,和簡寧秋一起來到了城裡。
簡父從學校借了一間宿舍區的空閒門房,他們一家暫時安頓到了這裡,讓簡母坐月子。
不到一個星期,有天半夜,簡寧秋睡的迷迷糊糊。
父母穿衣起床,出了門。
第二天,簡父帶回來一個喜訊:小妹妹出生啦!
他把簡寧秋帶到醫院探望媽媽和小妹妹。
繈褓裡的嬰兒粉粉嫩嫩,皮膚乾淨,胖嘟嘟的。
雖然還在熟睡,也看得出,長長的睫毛,雙眼皮。
一定長著和媽媽一樣的美麗大眼睛。
簡寧秋伸手摸了摸妹妹的小臉和纖細的手指,好嬌嫩啊!
彷彿她下手稍微重一點,都會碰痛她。
父母給小女兒取名簡寧馨。
三天後,簡母帶著小女兒出院了,回到他們城裡臨時的小家。
簡父花了20塊錢,買了一台二手黑白電視機。
在簡父的巧手維修之下,電視機就能觀看。
簡寧秋清楚的記得,每天回家,等待她的是一部部精彩的電視劇:《烏龍山剿匪記》,《霍元甲》,《上海灘》,《京華煙雲》,《射鵰英雄傳》,《絕代雙驕》,《西遊記》,《紅樓夢》,《聊齋》《包青天》《情義無價》《火玫瑰》,《萬水千山總是情》《俠女十三妹》。
這是一段快樂的時光。
每天回到家裡,都能和爸爸,媽媽,小妹妹在一起。
她和陳叔叔的女兒燕子成了朋友。
經常在一起玩。
他們跑遍了父親所在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。
最喜歡的是操場北邊,一條段供學生實驗用的鐵路和一個火車頭模型。
她們在操場肆意的奔跑。
簡寧秋開始變得愛笑起來。
母親的臉上也開始有了笑容。
轉眼一學期結束,到了暑假。
他們一家回到鄉下居住。
父母下地乾活,簡寧秋帶妹妹。
長姐如母。
她真像個小大人,衝奶粉,換尿布,哄睡,這些己經很有經驗。
除了帶妹妹簡寧秋就在閱讀。
她把家裡書架上的書都讀遍了。
主要是母親進修師範的教材文學,地理,曆史。
父親還從圖書館給他借了七八本文學名著。
所謂的文學名著,幾乎都是的情情愛愛的小說。
它們成了簡寧秋戀愛腦發育的催化劑。
她對愛情開始抱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。
如果時光可以倒流,簡寧秋寧可自己所讀之書,都是讓人長智慧曆史,和讓人長智商的數學,物理,化學,地理,這樣的自然科學。
如果書選對了,憑著簡寧秋的悟性和勤奮,她大概能考上清華。
可惜迷上了愛情小說的她,隻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,為了避開最頭痛的數學,她還選擇了,最不是專業的專業,英語。
選這個專業,也有母親的影響。
她從小就羨慕,能說幾國語言的翻譯。
如果簡母當初知道世界發展如此之快,每個人拿個手機,或者戴個耳機,又或是翻譯筆,就能實現多國語言同聲翻譯,她估計也不會同意女兒選了英語這個專業。
簡母一輩子都很要強上進。
她初中畢業,在村裡小學當民辦教師。
學校很小,隻有三個年級。
每個年級一個班,每個班20左右個學生。
一共三位老師,各帶一個班,負責語文,數學教學。
至於副科音樂,美術,體育,則由三位老師,一人負責一門。
為了跟上社會發展,簡母和她的兩個同事,在職進修師範學院中專課程。
簡母因為文化大革命十年,學校停課,纔不得不輟學。
如今一有機會,她就要繼續學習深造。
平日裡她要教書,種地,讀書,管孩子。
她努力地擠出來一切可利用的時間。
鋤地時,她一邊背書。
做飯時,她一邊背書。
哄娃時,她一邊背書。
哪怕有次發燒,打吊針,她仍然在讀書。
這個暑假,簡父每天晚上都在輔導簡母高中數學。
九月開學,簡母也休完了產假,要開始上班。
冇人帶孩子依然是個問題。
她把小女兒,送到了孃家,交給簡寧秋外婆。
平時外婆帶。
週六下班,就把小女兒接回來。
三個女兒裡,簡寧秋最省心。
嬰兒時期,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。
睡到中午,簡母回來幫她穿好衣服,把她餵飽。
下午奶奶管她。
再大一點,把她帶到學校辦公室裡的小床一放,她就可以不哭不鬨搭搭積木,看看畫冊。
甚至,拿著卡片學習拚音。
每個課間,簡母去看她,陪她一會兒。
到了西五歲,她就坐在教室裡,和其他孩子一起學習。
簡寧馨不同,比較頑皮。
她會把鑷子伸進插銷孔裡。
保險絲燒斷,才讓她撿回一條命。
大冬天的,睡醒,一看母親不在,她從床上趴下來,爬到門口。
母親中午放學回來看她,一開門,隻見一歲的她,光著屁股坐在地上。
從床上一路爬過來,棉褲都蹭掉了。
最過分的一次,她爬進院子,爬進廚房,爬上案板,爬進正在發酵的麪糊裡。
整個人,渾身都是黏糊的麪糊糊。
手腳都被黏住,動彈不得。
簡母看到這場景,腦子裡嗡嗡嗡的,看著小女兒在麪糊糊裡哭,氣不打一處來,就站在一邊看著熱鬨。
不願意伸手抱她。
簡寧馨的哭聲,引來了住在大路對麵的姨婆,她解救了這個麵猴子。
姨婆拿來一條舊床單,把簡寧馨包起來,抱回家。
脫下掉她沾滿麪糊的衣物。
把她的手腳擦乾淨,再給簡母送了回來。
上課的日子,簡母也想著把簡寧馨放在辦公室小床上。
在她身邊擺滿玩具,畫冊,和餅乾。
誰知,不到十分鐘,她就爬進教室。
還一定要爬上講台。
大模大樣坐在講台吃餅乾。
底下學生鬨然大笑。
雖說領導天高皇帝遠,整個學校就他們三個老師,可是,老師也得有老師的樣子啊,所以她迫不得己,把簡寧馨送去了外婆家。
簡寧馨三歲以後,簡母把她交給了鄰居帶。
鄰居是一個獨居的婦人,兒子叫石頭,所以大家叫她石頭媽。
她男人在另一個城市上班,兒子也跟了過去上學。
小馨馨成天在鄰居家門口玩。
石頭媽,搬個凳子,坐在門口,看著她一會兒坐在地上,一會兒又跟村裡其他小女孩玩過家家。
簡母如果去鄰村的小學總校開會,馨馨就隻能在路上玩一個下午。
她無數次,走到自己家門口,盼著媽媽回來。
卻迎來無數次的失望。
對於小馨馨來說,童年最深的記憶,就是那扇緊鎖的家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