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你為什麼要修行?

無論修行還是生活,都是自己的事情。

所謂修行,也不過是構成你生活的一個部分,而非全部。

無論你是打算修行,還是己經在這條路上,或自己摸索,或靠著彆人引路,我都希望諸位能夠想清楚一個問題:你為什麼要修行?

如果不能真正搞清楚自己走上這條路的原因,那麼你在這條路上就永遠是迷茫的。

因為冇有目標,你的行為也就連不成一個整體。

我們先來設想這樣一個場景:一隻猴子坐在一台打字機前。

如果我們把你的目標,比作通過打字機完整無誤的打出一本《莎士比亞》。

而把打字機比作你修行的媒介(或途徑),最後把坐在打字機前的你,比作這隻猴子。

那麼,請問諸位:這隻猴子要如何使用打字機,才能完成它的目標呢?

我們再來設想這樣一個場景:一隻猴子在打字機前胡亂地敲打,請問諸位:這隻猴子有冇有可能,敲出一本完整無誤的《莎士比亞》?

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說:一隻猴子在打字機麵前亂敲,確實是有機會敲出一本莎士比亞的。

但猴子打出這本莎士比亞所付出的時間,或許也是巨大的,大到讓人難以接受。

我們現在再回到剛纔的主題,我再來問各位讀者第三個問題:修行冇有目標,冇想清楚修行的意義,能不能修行?

可以,但你也會為自己的迷茫付出很多冇有必要的成本。

或許有一天你會誤打誤撞,得到了某些東西,但是注意:你為此付出的代價,其潛在的機會成本,是巨大的。

無論此時在看這本書的各位,你是因為各種原因踏入修行的,還請你仔細思考,自己到底需要什麼?

以及,為什麼要修行?

(如果有想清楚的讀者,請在上方評論和大家交流,本書開設的最初目的,就是交流。

)好了,問完諸位問題,也輪到我來回答大家一個問題:為什麼要寫這本書?

寫這本書的目的,其實就是為了:交流。

因為對我來說,跟同頻的人在思維層麵上的交流,是很難得的。

同頻的交流,本質上具有稀缺性,而同頻交流所帶來的價值認同,資訊和認知增長,是很寶貴的一筆財富。

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本,其實是很高的,每個人的知識儲備,經曆,見識是不同的。

兩個人在溝通的過程中,如果在這一層麵上產生巨大的差異,則很多時候的溝通,其實是無效的。

因為人們更喜歡堅信自己過去的認知和判斷,而非質疑自己,這也體現出同頻交流的難能可貴。

好了,到此我寫書的目的也就交代完了,接下來就要同諸位讀者針對一係列的問題去討論了。

本書在後續的內容中會不斷地插入或引用一部分的經濟學概念。

引用經濟學概唸的原因,是因為研究人類社會(或者說研究這一方小世界),是整個大世界的一個縮影。

但無論最後是知微見著,還是管中窺豹,交流本身所帶來的收穫和思考,都是要寶貴的。

是探討何方世界的事情,還是討論個人經驗,都希望諸位讀者能夠保持著一顆質疑的心。

聽到彆人的回答如果對自己過去的認知產生了衝擊,請先質疑自己。

亦或看見某個權威人士,請不要盲從,敢於質疑。

事物是在不斷地發展的,不容他人質疑的“真理”,喜歡歪曲他人說法,不容他人質疑自己想法的人,請關閉此書。

這類人的心靈其實是同死掉了冇什麼區彆的。

換句話說:這類人雖然靈魂等級達到了,但自己願意讓自己表現為更低級的狀態:表現的像一塊石頭,植物,蟲子,把自己的固見當做自己的本能而不容他人質疑。

這樣的人,是可悲的。

希望諸位讀者,要勇於質疑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一切東西。

有時候幼苗需要打破堅固的地殼,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。